酒店
在新能源的时代浪潮下,中国品牌向全球汽车产业投下了三颗重磅炸弹。
▲其一,市占率攀升。乘联会数据显示,2023年上半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为50%,同比增长4.2个百分点。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,自主品牌首次实现半年度份额超50%,并呈现强势增长的态势。
▲其二,出口量激增。继第一季度出口量超过日本后,上半年,中国汽车出口量再度超越日本,跃居世界首位,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生产国、消费国、出口国。海关数据统计,前7月,中国汽车出口量为277.8万辆,同比增长74.1%,价值为3837.3亿元。
【资料图】
▲其三,单车均价提高。上半年,奇瑞星途单车平均售价为17.9万元,比2022年全年的15.9万元增长了2.2万元;随着比亚迪汉、唐及 海豚( 参数丨 图片)车型,比亚迪单车均价达17万元左右,超越合资品牌。
曾经汽车产业薄弱时中国品牌“被提着脑袋走”的历史被颠覆,取而代之的是狠狠地戳着外国工业制造的“脊梁骨”——全球有超过60%的新能源汽车由中国生产销售,中国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占全球的70%,全球有超63%的动力电池由中国供应。
在任何领域,中华民族从来都不缺少有骨气的人,也正是这些有骨气的人锻造了一把把刺向合资品牌腹地的“利刃”,撑起了中国制造业的“脊梁骨”。无数把“利刃”中最无法忽略的便是新能源汽车行业最早的参与者——比亚迪。
8月9日,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,成为全球首家达成这一里程碑的车企。“比亚迪速度”让无数合资品牌惊讶:从0到100万辆,比亚迪历时13年,从100万辆到300万辆,历时1年半,从300万辆到500万辆,仅历时不到9个月,时间一点点缩短,比亚迪的体量水涨船高。
在比亚迪开辟的赛道下,中国品牌用了不到三年,创造了过去十几年无法实现的奇迹。这可以算的上是一个“逆袭”的故事,这条逆袭之路是漫长而艰辛,谁也不知道在创造奇迹过程中,他们流了多少汗、淌了多少血。
20年坚持迎来春天
500万辆是来之不易的胜利,是比亚迪20年如一日的甘坐冷板凳换来的,从无到有,从弱到强,从被质疑到令人信服,这其中的艰苦只有自身可知。
2003年,比亚迪带着新能源的梦想进入汽车行业。在那个中国品牌本就是“配角”的年代,没有人相信一个做电池的能够做好汽车,更别说是做几乎没有人涉足的新能源汽车。于是,资本市场率先给比亚迪狠狠泼了一盆冷水——进入汽车行业的第一天,比亚迪股价就跌了20%。
这并不令人意外。因为在中国汽车工业传统体制下,能够快速发展的往往是那些长期依赖国家保护的合资企业。
举个例子,1993年-2003年间,美、德、日、韩、意等世界汽车制造业巨头凭借着中国市场“市场换技术”的战略,在华建立起自己的合资公司,而长城、吉利、奇瑞等中国品牌还在为“汽车目录”想破脑袋。
再比如,当2010年末,美国通用、日本丰田为首的15家汽车企业在华平均资产利润率达11.2%时,中国品牌还在为销量发愁,2010年1800万辆总产量中,中国品牌所占份额仅30%,且都集中在中低档车型。
那个时代下,中国品牌就是市场上的“野孩子”,全靠个人打拼,生死由命,成长靠天。如今比亚迪所获得的一切光辉成果,都是一颗初心号召,凭借着“坐冷板凳、啃硬骨头”的意志努力得来的。
2002年,比亚迪认准磷酸铁锂技术路线,开始在动力电池技术长大量投入,2003年,其又开始混动技术的研发,2008年,比亚迪发布了全球首款量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车F3DM,搭载了全球首创的DM混动技术……由此看,比亚迪的成就不是一朝一夕创造的,而是20年始终如一的技术坚持。
在技术研发上,比亚迪毫不吝啬。在最近12年,比亚迪有11年的研发投入,超过了当年的净利润,甚至很多时候是净利润的3到4倍。2017 年到 2019 年,比亚迪连续三年利润大幅下降。尤其是在2019 年,净利润只有16亿,但在研发上仍投入了84亿。
20年来比亚迪坚持技术创新,在近两年走出了“中国速度”。截至目前,比亚迪拥有11个研究院,超9万研发人员,研发总投入超千亿,现在平均每个工作日递交19项专利申请,获得15项专利授权。除了推出刀片电池、DM混动等技术外,比亚迪还研发了CTB电池车身一体化、易四方、云辇等一系列颠覆性技术,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持续变革。
为了这一刻,为了这几年,比亚迪咬着牙越过寒冬,用20年坚持迎来了春天。
进窄门走远路,重塑新格局
20年前,比亚迪走了一条鲜有人走且备受质疑的新能源汽车之路,20年筚路蓝缕、砥砺奋进,比亚迪不仅成为了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导者,最重要的是,在它的带头激励下,中国品牌重塑“车魂”,掀起了属于中国品牌的时代 风云。
二十年坚持迎来向上突破。如今比亚迪已经形成比亚迪王朝、比亚迪海洋、 腾势品牌、仰望品牌、方程豹品牌矩阵,覆盖从家用到豪华、从大众到个性化,满足用户多方位、全场景用车需求,让每一位用户都能享受绿色出行。
对比亚迪侧写,会发现这是一把可以插入合资品牌命门的强大“利刃”。
▲一方面,多款车型成为各个细分市场的销冠,让合资品牌无路可走。比如, 比亚迪秦成为中国首个累销百万辆的新能源A轿, 宋PLUS 成为中国汽车品牌当中最快实现50万销量的新能源SUV车系,比亚迪汉夺得中大型轿车市场销量第一,海豚也不甘示弱,连续多个月问鼎A0级轿车销量排行榜榜首。
▲另一方面,打破了中国品牌只局限于10万元以下市场的局面,与主流合资品牌同台竞技。截至今年5月,比亚迪汉唐成交均价超26万元,打破了合资品牌中高级车型对20万-30万元市场的垄断格局。前5月,汉唐车型成为国内20万-30万元市场唯二位销量前10名的中国品牌车型,让丰田、大众、本田等主流合资品牌虎躯一震。
比亚迪只是现时代的一个缩影,借着新能源赛道,中国汽车产业“支棱”起来了。在比亚迪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活动现场,背后天蓝色的大屏幕十分晃眼,犹如深沉的大海,又犹如一望无际的天空,像是在描述着中国品牌的未来——海阔天空。
比亚迪的成就给中国品牌走向海阔天空吃了一颗定心丸。比亚迪走了一条曾经寸步难行的路,20年坚持,让中国品牌看到了向上突破的微光。
活动现场,来自中国各个汽车品牌的13款车型整齐排列,为中国品牌向上突破构建起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。
新能源汽车道路是一条艰难的道路,但是中国品牌踏出了新的长空。中国新能源汽车用了10年,渗透率才突破1%,渗透率提升至5%用了3年多,但从2020年起,中国新能源渗透率连续两年,实现翻倍增长,到今年上半年,新能源渗透率已经到32.4%。
燃油车时代的“市场换技术”策略,在新能源元时代变为“技术换资金”,中国汽车工业迎来了新的合资时代,这个时代中,中国品牌开始掌握技术话语权。例如,大众汽车集团向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,意图利用小鹏自动驾驶技术开发新款电车;再比如,丰田与比亚迪联合打造bZ3,东风本田 思铭M-NV采用比亚迪的电池。
不仅如此,中国品牌也开始跑到外资品牌家门口“唱大戏”。上汽、奇瑞、长安、长城、吉利、比亚迪等中国品牌,在出海过程中都取得了亮眼的成绩,向世界递出了中国制造的闪亮名片。
20年前,没有人相信未来比亚迪会成为新能源汽车领导者,也没有人会想到,包括比亚迪在内的中国品牌能与合资品牌分庭抗礼。20年后,比亚迪做到了,中国品牌也做到了,现在比亚迪开头,中国品牌向全世界“亮剑”,猛戳外国工业制造的“脊梁骨”。
关键词:
攻略
装备
商城